中文
English

布瑞文化

The(Beijing) Crossroad Counseling Center

从求到学,心理咨询改变了我

    一位心理咨询师咨询师的心路历程
    1997年,安定医院,花五块钱挂号。一位五十几岁,很凡俗邻家大妈样的医生指指身边两位男性医生问我:“你介意他们一起吗?”我当然说不介意。其实我也不知道要跟她说什么,现在多了两个人我就更加不想说什么,我只是一直不快乐,无路可走时,走到这来,本也并没有更多的期望。然后我用那张在外求生存的嘴说着条理清楚成熟练达的话,那个大妈旁顾左右:“这孩子挺有才的,没什么问题。”

    2002年,生意结束一年以后,与同居男友分手。凌晨三点,我有克制不住的想从阳台上飞下去的欲望。那个夏天,我打着车在石家庄的医院间穿梭,坐在医院大厅的椅子上泪流不止--我想找个地方住院,我不想孤单面对那些疼痛,但是医院里没有这种服务内容。
    后来找到一个特别残破的心理医院,一看就知道这个行业有多么的不景气。
    接待我的是一个博士。但三句两句他就流露出希望我在院外找他咨询的意图。我象对待生意伙伴一样看着他笑,这样的人,我无法把内心最隐密的话说给他听,他不但没向我表露一点能使我将其与好心相劝的朋友区别开来的专业水准,还迅速的流露出自己的生活还有诸多未能平衡的问题,我可不敢找一个秃子奢求生发的灵丹妙药。
    几天后一个朋友探望亲属时发现一个可以住院的地方,兴奋前往。
    那个门诊的医生,仍然太尘俗。经济的拮据,夫妻的矛盾,孩子的学习全写在脸上。她的声音里有对单位领导的怨气,还有对象我这样自己做生意人的羡慕和妒忌,总之她给了该填的表,交了该交的钱,我住院了。
    实际那里住的都是已经达到疾病程度的人,我与他们相比不打针不吃药太正常了反而有点另类。
    不知道是护士还是医生让我做了一大堆测试,但并没有给过我解释,即便有解释也是那种象背标准答案一样的文字堆列,毫无意义。(后来出院时才发现那些表值六百多元。)还有一天,我睡不着,想找当班的人聊聊,她很不耐烦的打发了我,我只好回去躺在床上接着发呆。
    2003年回北京。之前就有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心理时间>,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李子勋。我想心理医生的脸上应该是那样的:平和,智慧,温暖,接纳。后来去中日友好医院挂号,保安告诉我凌晨五点就有来排队的了,很难挂到,于是作罢。
    2004年4月到华夏心理网,买了两本教材,质疑心理医生两本薄书就可以上岗,当时放弃。
    2004年5月决定去考心理学专科。买教材时发现好多书都是八几版或更早现实问题已经日新月异了,但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停留在过去。
    2005年7月重又报考心理咨询师(三级)。我不要把期望空空的送给别人,再把失望重重的留给自己,我要的东西,我自己努力的去摘取。现在学习一月有余,收益良多。我再也找不到一个学科可以如此彻底坦诚的审视自己的内心,多年来困惑又吸引我的对自我的认识,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充分自由滋长的空间
    和一个朋友说:我要考心理咨询师。她问:想骗钱还是想探人隐私?
    我说:是陪伴终生。
    对现有心理咨询的几点看法:
    第一 现有心理咨询师课程所学技能居多,我个人以为咨询师应该是态度第一,技能第二。客观,高度责任感,平和,助人是最起码的。
    第二 一次不合格的咨询相当于予人一次劣质药品,千万慎重。
    第三 如果我们太功利了,眼下的心理咨询行业会令我们失望,如果我们把这次学习当作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会物超所值。
    第四 当我们的脸上写满问题,千万别责怪求助者的不信任。
    第五 我们说:学心理学,旁边的人回一句:你有病呀?那说明我们是个失败的经营者。咨询是一份特殊的商品,市场无限大,可是我们首先没有生产出老百姓切实需要的产品,又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服务措施。
    第六 建议在学员间进行自我剖析和相互咨询练习。
    第七 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习惯,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干涉你没商量,你不接受我就有权力暴跳如雷,但如果要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就一定先克服这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