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布瑞文化

The(Beijing) Crossroad Counseling Center

企业幸福感的密码

    幸福感=快乐+满足,满足比满意的层次更高一些,所以幸福感和满意度是一个上限和下限的概念。下限是把企业离职率控制在一定限度,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不会太大,上限是让员工感到工作幸福,这就需要企业创造力的大激发。

    幸福感当中也有认知的成分,但是比较少,更多的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的人格特质和归因的方式。同样一件事情,对有的人来说不成什么问题,很快就会过去,对有的人就是很严重的事情,怎么也过不去这个坎儿。幸福感更多是情绪方面的感知。

    软性因素其实更重要

    很多企业对幸福感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硬性的外在条件上,比如薪酬、职位、办公条件,实际上软性因素更重要。在推广绩效考核的概念时,更强调的是绩效管理,其实这两者并不相等。但是管理者一般都比较简单直接,认为就是考核,所以这方面做好可以很有效地提高员工满意度。如果一个员工薪酬和职位都没有提升,但是跟领导有良好的沟通,这种过程性的东西也会令人满意。企业做企业文化,出发点不是通过跟员工的讨论来达成共识,而是通过一种精神的管制,大家把这个目的用得太功利化了。

    一个企业的下限是让员工能够待下去,首先工作压力不能太大。从企业文化来说,要把员工当目的,而不能把员工当工具。硬性的最好做到,软性因素除了企业文化、压力,还能够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除了完成交代的任务,还能自发自觉地为工作去提一些建议,而不是事事请示领导,把主动性从工作中抽离,把自己跟组织割裂起来。个人跟职位的匹配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样员工工作更轻松,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有的企业领导感觉自己是花钱买员工的工作时间,所以对考勤打卡要求特别严格,他并没想到最重要的应该是工作效果,没有做到尊重员工。老板的经营、管理风格一般都是个人风格,这个用外力难改变,尤其是自己创业、从做大到成熟、到持续经营下去,认为自己有成熟的经营模式。

    幸福感也有二八法则

    幸福感是个很高的东西,在人群当中也奉行着二八法则,也许有80%的上班族都不那么幸福,其他20%的人可能在工作中能够自我实现。

    企业也是类似情况。对收入满意的人,在一个组织内部还是少数,这些人当中又能体会到幸福感的,应该会更少,当然也不排除员工中有特别聪慧的人,知道怎么得到幸福。这跟人格特质有关,有些人的确能够做到,幸福感跟收入的相关度很少。

    如果企业都聘任那些特别容易有幸福感、容易安分的人,那么经营利益去哪里要?中国人的传统是讲淡泊,跟进取心是有冲突的,企业在一开始招聘的时候都喜欢不容易满足的人。这就是个悖论:又要不满足的员工,又要把满足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太容易满足就不思进取了,但是一直不满足的话可能就离职了,所以还是要把握好这个度。

    接触过的一家民营企业,做飞机发动机等大量机器的设计,经营效益非常好,全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人都走了企业也就不存在了。公司的考勤很像谷歌,上班不打卡,来了以后自己在前台打个钩就行,爱打几个就打几个,老板对员工非常信任。从跟普通员工的沟通来看,他们还是很有幸福感的,该生孩子时不用有顾虑,买房的时候可以向公司借钱。要知道,很多公司为了现金流健康,都明文规定不会借钱给员工买房。这个老板懂得放权,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性,经营理念比较健康。

    其实所谓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所信奉的文化,都是由老板的个人理念所决定的。有人认为员工就跟自己买回来的东西是一样的,没有觉得员工跟自己是事业上的伙伴,这跟心理学上讲的归因、风格是有关系的。这类人不把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员工也是客观条件之一),而是归因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有很多老板愿意给员工做心理辅助计划,但这种心理辅导是绝对不应该在企业里做的。它应该相当于一种福利,可以提供一些心理咨询的机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拨打电话或者去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帮助。所以只有好的出发点是不够的,要注意方式方法,才会真正有效。